农业是我国重要的一门基础产业,“民以食为天”,只有农业得到很好的发展了,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保障。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总结、推广等等一系列工作都要靠人推广与实践。
在这其中农资企业及农业大户承担了较重的工作,而随着互联网发展,一些互联网背景的涉农企业开始了不一样的农技服务模式,吸引了较多的农户信任,对产品销售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促进,利用新手段加农技服务去带动销售传统企业可能需要面对四大困难。
手段不到位,农技服务好局限大
传统的农技服务中往往是邀请农资店老板或者农技专家到田进行诊断,农资店老板根据现场的情况给出指导意见,并提出用药、施肥的注意事项,从而带动农资的销售。
不过,这种方式对于农资店老板而言,作物的病虫害有其孤立性,从企业角度而言农资店老板的意见仅仅是服务一个人,并不能带动农资企业其余区域的产品销售。其主要原因是农技服务无法在面上进行1对多的指导,无法应用在更多的地区,带动农资的销售。
费时又费力,但是影响力弱
就试验示范观摩而言,其影响力往往是局限在某个乡镇,主要是厂商为推广某个新产品去进行的一次推广活动,试验示范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其一是时间较长,涉及的人力、物力成本较高;其二是影响范围有限,往往是通过在县里或者乡镇召集一批有代表性的农户,对产品的效果进行检验。目前农资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除非产品效果奇好,一般难以促成口碑传播。
农技知识更新缓慢,老方法应对新问题
我国农技体系主要是自上往下建立,乡镇的农技专家在知识结构往往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新问题用老方法解答,解决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成了通病了。
这种问题并非是乡镇农技专家的问题,更是目前农资店老板存在的问题,由于采用经销模式,经销商对于零售商没有去提升其服务能力的意识,更多的则是零售商在实践操作,而通常一些常规病虫害各地区的零售商采取的方法没一百种也有八十种,这侧面反映出科学的防治方法并没有普及到基层,多数农技人员仍然是用经验去解决问题,仍然是老方法应对新问题。
新事物学习能力弱,不愿抛弃传统
农资电商、植保无人机、线上植保可谓是目前农业最为火热的两个新事物,像大丰收农资商城、极飞无人机均是目前这些领域中发展势头很旺的代表企业。而目前许多传统农资企业由于对渠道商的保护,往往不会采取互联网的模式,以免让价格趋于透明化,这是最致命的问题。
互联网已经从城市漫进农村,微信的广泛应用、在线视频的普及、自媒体的广泛传播为农技服务推广提供最好的平台,新技术的推出,智能设备的加入让农技服务有了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