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5月份财政部、农业部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其相关负责人透露,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逐渐在全国范围推广。而在下旬,国家又紧急合并“农业三项补贴”。那么,问题来了!农业三项补贴到底有哪些改变,新补贴又将补给谁呢?对农资经销商又有哪些机会呢?
变化一:惠农补贴门槛进一步放宽
新政策规定,经有关部门认定或登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可以纳入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不再受独立法人资格条件的限制。
解读:惠农补贴申请的门槛进一步放宽。例如你没在工商部门注册不要紧,只要是在相关部门登记就行。农业大户、家庭农场都可以申请项目,国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会越来越多。
变化二:申请主体不必“两年连续盈利”
对于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来说,只要是在工商部门注册1年以上、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都能够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但以往许多人都反映,准备材料,还真是件麻烦事。
解读:这次的政策规定,申报材料中取消“70%以上来自企业注册地、两年连续盈利、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三不欠’、固定资产净值”等规定。也就是说,申报材料更简单了,农业经营主体可腾出更多的精力把项目做精、做扎实。
变化三:对于财政资金的投入,农民也能持股
这次的政策明确:鼓励部分财政资金的投入,由农民或农民通过合作社,对龙头企业持股。
解读:通常来看,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都是采取“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现在农民和企业是一体的。但是持股和不持股的角色就有很大不同了。如果农民能够在投入资金中持股,就意味着能够享受分红。如果企业经营得好,农民既有工资、又能分红,收益肯定比光给企业打工强多了。
变化四: 鼓励各省实行资金“先建后补”
新政策提出,各省可以实行“先建后补”,项目立项批复后先实施、后报账,待项目全部完工、经县级财政部门和农发机构验收合格后,再予以报账。
解读:农业经济组织不用等钱再建设,申请成功后即可开始项目建设,只要留好各种票据,到项目结算时都给补上。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不能报。农业产业化项目,一般是由各市县的农业(农经)部门或省级相关单位具体组织管理和实施,各省(市、区)农业厅做好监督检查。
由上面分析可见,补贴门槛放宽,更多的人能获得农业补贴!那么到底该如何获得这些补贴呢?
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自身效益逐渐显现,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也加强,是现代农业大势所趋。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后,不少农户体拿到了实惠。
土地怎样流转才能拿到国家补贴?
根据土地相关文件要求,对符合以下条件的农村土地流转项目,财政对土地流转方按每亩1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1具有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土地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单宗土地流转面积在1000亩以上(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300亩以上)。
2对流转期限在三年以上的规模流转,流转价格的确定应采取实物计价、货币兑现或根据项目盈利水平和物价上涨情况分年段确定增长幅度,以确保农民长远土地收益不降低。
3对取得工商部门营业执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运作规范(有章程、股权证书、实行“保底分红”)的土地股份合作社优先扶持。
4符合土地承包政策法律、土地流转操作规范、流转合同手续完备。
5当地政府重视土地流转工作,能够安排土地流转扶持资金,用于对土地流转农户的奖励。
流转了土地,种粮补贴归谁?
《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七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扣缴。
另外,根据财政部、农业部**新公布的《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自2015年起,将各地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补贴种粮大户试点的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这笔资金将重点补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即“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适度规模将获更多补贴
2014年,国家倡导大规模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农业,但到2015年一号文件,国家转变为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并将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2016年,规模农业和种粮大户将获得国家更多的补贴!
这意味着,对于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来说,基于自身的承载能力去搞适度规模的土地经营,包括国家会在深耕、技术更新等一系列工作,都会有相应的补贴政策。
流转土地前,你需要做好这些准备
①、规划一个赚钱的商业模式;
②、要打通流通和品牌环节;
③、为后期农业金融产品做好准备。
那么,这些变化对农资人又有哪些机会可以去把握呢?
具体说来,农产品价格改革的政策设计或将着眼于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三大方面。
去库存需要处理去产能和稳产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前述的多种农产品,这对关系的处理方法有所差异。稻谷、小麦的产量涉及到国家粮食安全,稳产量为先;玉米、棉花、大豆、糖料和油菜籽进口依存度相对较高,将以去产能为主。
1.拓宽流通渠道,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社区配送、农超对接等新方式实现;
2.部分农产品种植需要调整结构和压缩面积,如已经确定的“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1000万亩目标。
降成本的核心思路是,统筹组合“黄箱”政策和“绿箱”政策,平抑生产成本,用新增的政策支持提升“天花板”。
1.推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以土地确权、土地入股等方式减缓农业经营主体对土地租金的预期,以达到平抑地租的目的;
2.推动农药、肥料控量减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3.扶持推动大田托管、植保服务、农业机械租赁等针对农业生产的服务新业态,以对冲高企的人力成本;
4.“黄箱”补贴“分品定策”,实行针对农产品品类特色的补贴方法,稻谷、小麦等口粮作物要致力“保产量”,棉花、大豆、糖料和油菜籽等经济作物则要鼓励“提质量”;
5.推动网络进村、乡村交通、水利基建等“绿箱”政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农业经营环境。
补短板的核心在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实行农产品增值。在保障基本的粮食供给和经济作物产量的基础上,转向质量和品牌的提升,以应对低廉的国际农产品的冲击。这既可以保障农民收入,减缓国库积压的压力,又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产品的供给。
1.推广良种和标准化种植方案,控制农产品产出质量;
2.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加工转换,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3.适度调整种植结构,如稻谷形成普通稻谷为主、有机稻谷作为补充的生产格局;
4.培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尤其是注意新主体对旧主体的带动作用;
5.推动农业品牌化建设,实现品牌增值。
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机遇,当前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中国与世界wto接轨的步伐大步向前的大环境下,2016年想必农产品的价格依旧下跌,农民朋友到底该如何抓住国家农业补贴,提高自身种植收入,维持农业种植生态系统平衡,这真的很重要!
(综合农资导报内容编辑)